河海问道浙水策,同防同治护安澜——河海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前往浙江省探究新时代旱涝防治之道

文章来源:其他   编辑:吴珠圆   审核:大鹏

发布时间:2025-08-13   投稿:598270317@qq.com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响应国家“旱涝灾害同防同治”号召,近日,“河海云盾”旱涝灾害现代化防御机制调研团奔赴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等地,深入调研政府主导、科技赋能、基层参与、文化为根的多层级防御网络体系构建实践。Bw7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道水利中枢,擘画治水蓝图Bw7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流火,求知若渴。调研团首站直抵台风“竹节草”防御前线,零距离感受现代化防灾救灾机制的实战效能。在浙江省水利厅,团队成员围绕“数字政府2.0建设水利工作”、“跨区域水系协同治理”及“同防同治工作中政府责任担当”三大核心议题,与浙江省水利厅总工程师陈烨兴等水利专家展开了深度对话。通过面对面交流,团队不仅详细了解了浙江省在数字孪生技术应用、跨区域水系协同治理及旱涝灾害“同防同治”领域的丰硕实践成果,更清晰把握了水利行业在旱涝防御技术发展前沿与人才能力需求的最新动向。Bw7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Bw7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Bw7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调研团在水利厅交流合影Bw7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智启科技屏障,精铸防灾盾甲Bw7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随后团队聚焦“高新技术赋能防灾减灾”,探访了杭州市鲁尔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成员们深入企业工作间,访谈负责人,并开展座谈交流,系统学习了该公司在灾害精密监测、预警模型构建及整体解决方案开发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与实际应用成效。此行令团队成员深刻体悟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澎湃力量,科技创新正为防灾减灾筑起坚实屏障。Bw7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Bw7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Bw7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团队成员与杭州鲁尔科技有限公司人员交流合影Bw7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追溯千年水脉,赓续治水匠心Bw7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调研的最后一程,团队将目光投向深邃的历史长河,探访了良渚文化遗址公园及老虎岭遗址。通过对古城墙、水坝与沟渠等距今五千余年水利遗存的实地观摩,特别是对“草裹泥”工艺技术的重点考察,成员们获得了深刻启示:当代旱涝灾害防治,既要倚重先进的工程技术,更需传承与弘扬尊重自然、顺应规律的水文化精髓。水文化并非抽象概念,它凝结于每一处古老的水利工程遗迹,闪耀在世代相传的治水智慧之中,亦将为破解当代水资源管理难题提供弥足珍贵的启示。Bw7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Bw7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团队在良渚古城文化遗址公园合影Bw7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调研团初步探索出旱涝灾害“同防同治”现代化路径——以数字孪生和物联网技术为强劲支撑,以深厚的水文化为精神根基。这不仅为构建现代化防御体系提供了新思路、新素材,更坚定了团队成员服务国家水安全的信念。未来,“河海云盾”团队将继续深化调研成果,号召并带动更多青年学子,以责任为舵,以创新为帆,双向奔赴,矢志守护每一条河流的安澜、每一方田畴的丰收,在服务国家发展的壮阔征程中,奋力书写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Bw7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文字作者:陈卓隽 郑婷月Bw7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图片作者:程诗文 陆彦霖Bw7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Bw7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浙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