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2025年“祖国情·中华行”浦莎青少年“手拉手”浙江营的交流活动在杭州余杭中泰竹笛展示馆举行。当悠扬的竹笛遇见热情的新疆舞步,一场跨越千山万水的青春对话正在展开。本次活动由上海援疆莎车分指挥部、中共莎车县委宣传部、莎车县教育局主办,上海静安幸福益站志愿服务中心承办。与此同时,在北京、上海、陕西、湖南共计1500名莎车师生,正在分批体验“手拉手”系列主题行程。此次行程规划以文化与科技为翼,融合爱国情怀和红色基因,为莎车与各地青少年架起共融共进的桥梁,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又一次鲜活实践。
文化交融:信物传情,心音共鸣
在浙江营的交流活动现场,莎车与余杭两地青少年相互介绍家乡风物,并以独具风情的地方歌舞传递两地情谊。莎车青少年郑重递上象征丝路热情的新疆花帽,余杭学子则回赠承载江南灵韵的中泰竹笛。当中泰竹笛展览馆老师讲述小小竹笛曾伴随中国宇航员遨游太空的故事时,一位莎车青少年由衷感叹“原来我们的非遗文化,也能与现代科技深情相拥。”文化传承绝非尘封旧物,而是能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鲜活力量。
在北京,莎车与北京青少年们在宋庆龄青少中心表演了热情奔放的新疆歌舞与青春洋溢的歌曲,体验了"神秘水世界""天空之城"等沉浸式科技空间,携手探索奇幻世界。并且共同参与了"影视表演与表达"戏剧游戏,通过角色扮演激发艺术创造力,在即兴表演中培养团队协作默契。“表演的最高境界,是对本真的忠实。这场互动,不是单向的表演,而是心与心的碰撞。感谢这些纯净的灵魂,让我们明白,最真挚的表达从不需要华丽辞藻,只需带着真心,就能在彼此心里种下温暖的种子。”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 表演与表达教师张晶,充满感慨地分享。
文化的共鸣同时也在莎车与陕西学子的交流中激荡。两地学子共同学唱高亢豪迈的秦腔,穿透时空的古老旋律,瞬间激荡起血脉相连的文化认同与深沉的家国情怀。
科技筑梦:触摸未来,智启新章
本次行程同样为新疆莎车的青少年们规划了触摸未来、科技筑梦的体验。在浙江营,莎车青少年们走进杭州城市发展馆,与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宇树科技等杭州“六小龙”尖端科技企业零距离接触,前沿科技产业蓬勃的魅力触手可及。在浙江大学机器人创新基地,他们与智能机械亲密对话,操控机器人对战,亲身感知人工智能的奇妙与无限可能。嘉兴蓝箭航天基地矗立的火箭则点燃了莎车少年们对浩瀚星空的无限向往。
北京营的行程同样精彩纷呈。莎车青少年与首都学子共同领略了机器狗的灵巧舞姿,并在高校导师的指导下,亲手组装“旺仔机器人”。“此次参观让我意识到,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来自莎车县阔什艾日克乡中学的阿布都拉·阿布来提说:“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要努力学习、提升能力,培养洞察力,勇于尝试创新,积极表达想法,抓住机遇实现人生价值。”
红色铸魂:足迹寻根,薪火永续
红色精神传承是每个行程厚重的底色。在陕西营,青少年们重走梁家河的知青路。斑驳的农具、泛黄的老照片,诉说着奋斗的峥嵘岁月,让延安精神变得可触可感。莎车县白什坎特镇中学的麦尔哈巴·麦麦提吐热同学伫立在古朴的窑洞前,深有感触:“望着那些古朴的窑洞、错落的石径,我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懂得了什么是‘信仰’。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富足年代,但先辈们坚守信仰、胸怀大义的精神,值得我们铭记一生。”
北京营的红色寻访同样震撼心灵。天安门广场的庄严肃穆、毛主席纪念堂的深切缅怀、香山革命纪念馆的历史回响、军事博物馆的壮阔征程——每一处红色印记,都如同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无声而有力地诉说着共和国走过的光辉历程与艰辛来路。爱国主义的种子悄然播撒进每一位青少年的心田深处。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上海援疆工作正以文化润疆的绵绵之力,滋养莎车青少年的精神家园;以科技赋能的勃勃生机,开拓青少年学子们的未来视野;以红色铸魂的灼灼之光,照亮他们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