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MYD88突变?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这些特点汇集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身上,无疑是雪上加霜,大大增加了治疗难度。但近期,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传来好消息,一位一线化疗耐药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伴MYD88突变、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经CAR-T治疗后28天即获得完全缓解(CR),重获治愈希望,为这类患者的治疗以及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二线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传统化疗失效,生命该何去何从
2021年10月,64岁的患者陈阿姨(化名)因身体乏力、胃口欠佳、伴有恶心呕吐和间断发热等症状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经腹部CT、骨髓穿刺等一系列检查后被判断已罹患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随后,陈阿姨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淋巴瘤科接受进一步的相关检查后,确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non-GCB型 IVs期B组(发热),IPI评分4分(年龄64岁、分期IV期、ECOG3分、LDH升高),CNS-IPI评分4分,并伴有MYD88基因突变,合并有噬血细胞综合征——这对患者预后会产生严重影响,让陈阿姨的治疗较为棘手。
依据既往丰富的治疗经验,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主任杨海燕教授为陈阿姨制定了治疗方案。陈阿姨从2021年11月10日开始接受传统化疗联合靶向治疗,4周期后复查PET-CT发现,陈阿姨虽已接近但仍未达完全缓解(CR)。而2022年3月,在完成第5和第6周期的化疗后,PET-CT检查结果和左侧腋窝肿块穿刺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陈阿姨的淋巴瘤复发且快速进展。
CAR-T疗法助力,重现“治愈曙光”
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后,杨海燕教授建议使用阿基仑赛注射液(奕凯达)进行CAR-T细胞免疫治疗。陈阿姨及其家属详细了解CAR-T治疗的原理和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对于CAR-T细胞疗法的应用经验后,决定“放手一搏”。
2022年4月3日,陈阿姨进行了T细胞采集术;在完成针对肺炎的抗肺部感染治疗之后,5月11日开始清淋化疗;5月16日进行CAR-T细胞(阿基仑赛注射液)回输,回输过程十分顺利,陈阿姨未感觉到任何不适。
回输后第1天,陈阿姨右侧颈部的肿物就稍有缩小和变软,在后续治疗观察中,陈阿姨虽然出现了粒细胞缺乏和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但在针对性治疗后都基本恢复。第28天,经PET-CT评估,陈阿姨达到了完全缓解(CR),并在第31天顺利出院。第90天,陈阿姨进行PET-CT评估后仍处于CR。
淋巴瘤科全程管理,护航“治愈之路”
陈阿姨在治疗中,获得了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医护团队的全程守护和悉心照料。尤其是杨海燕教授,她在接诊后耐心劝导陈阿姨,告诉她即使是DLBCL,也可以通过积极治疗获得较好的预后。她不仅带领团队成员认真分析研判患者病情,周密制定CAR-T治疗方案,还动态监控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保障治疗能取得预期效果。
据悉,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肿瘤科是浙江省内最早成立的淋巴瘤亚专科之一,始终致力于淋巴瘤规范化诊疗建设,形成了包含“传统化疗、靶向治疗、新药临床试验、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的完整治疗体系,淋巴瘤综合诊治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CAR-T细胞免疫治疗方面,以杨海燕教授为代表的淋巴瘤科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且拥有成熟的多学科协作(MDT)团队,包括淋巴瘤内科、病理、放疗、影像、检验及ICU团队,能够在检查、诊断、治疗及后期随访中让患者获得专业的全病程管理。
目前,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肿瘤科正在积极探索CAR-T细胞疗法的临床应用,相信未来随着学科的发展,以及CAR-T治疗手段的优化,更多淋巴瘤患者将拥有治愈希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浙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凡注明来源为“中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浙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