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量大学子三下乡:石桥流水鱼跳,绿藤老树人家

文章来源:石丹婷   编辑:石丹婷   审核:王大鹏

发布时间:2021-08-31   投稿:598270317@qq.com
翻开厚重的文化课本,怀着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崇敬与赞叹,去字字斟酌那历史沉重的回响。中国作为文化大国,我们作为民族的接班人,早已接受过不计其数的文化教育,似乎已经对传统遗留的文化价值产生了免疫。短短的几行字——中国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仿佛只是一颗石子落入池水中,溅起点点水花,又悄然湮灭。iYv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民俗文化是一个太大的范畴,世界非物质文化亦是如此。而将它聚焦在龙现村,一个面积不大,先前不曾广为人知的村落里,它又是显得那样庄重,难以承载。因为有了稻鱼共生系统,联合国的代表跋山涉水而来,世界各国的顶级学者展开研究,国家的政策屡屡给予它支撑,给了这个小村难以想象的荣光。我好奇它的故事,更憧憬它的未来。iYv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像是步入世外桃源般,我终于抵达了龙现村——这个我无数次在脑海里设想它的面貌,却又无数次自我推翻的小村。“中国田鱼村”费孝通先生的题字俨然在前,像是彰显着小村的风骨。它与想象中人们对于农村的定义似乎是相悖的,没有脏乱的街道,没有臭烘烘的水沟,而是精致又小巧,汩汩的泉水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我迫切地想要去寻找稻田养鱼的现况,然而放眼望去,似乎哪哪都能看到田鱼。金灿灿的鱼身,来回穿梭在稻田间。我接受着烈日的炙烤,它享受着田水的福泽。iYv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小村有着针对游客设计的游览地图,我没有选择那条路线,而是固执的,走在规划外的路上。遇到与我心灵相通的游客,上去交谈几句,意外得知她于四年前曾到过一次龙现村,也算是见证了龙现村的变化。她笑言:“田里的鱼儿都长大了不少。”我没有她的幸运,我只是这个小村未曾蒙面的老朋友。我从书上了解它的历史,知晓它的价值,却是头一次见到它。iYv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村长接受我们的采访时,坦言稻鱼共生这一农业文化最大的困境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外流。我才惊觉,一路走来,竟未曾见到过村里的一位年轻人,多得是老妪孩童。村里不缺华侨建起的小洋房,但倘若你推开门,会惊讶地发现里面空无一人。这个本该前途璀璨的小小村落,忽然间,像是一位拖着年迈的身体缓缓前行的花白老人。被外来的一切推动着,只有它明白,自己的身体正迅速地衰老。我不再是报以探寻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它,而是它的倾听者,听一位老者徐徐道来这一生的辉煌,为它展颜,为它抹泪。iYv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我不由得想,将稻鱼共生系统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意义。将它放在现代化科技主宰的今天,它又还残存着多少的竞争力。与其说是一种发扬,不如说这更是一种保护。它的存在对于提高农村生产力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但是它一千多年的文化价值却不可估量。我想,在几百年后甚至几千年后,一样会有人同我一般因书上简短的记载,试图揭开它的面纱,探寻它的风骨。iYv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如果传统农业技术逃不过被取代的命运,那或许,作为文化是它存留的另一种宝贵方式。iYv中浙网 – 中国浙江网_浙江省地方综合性门户网站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浙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