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应有价值,少数民族村发展之道
浙江理工大学十二团二队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浙江杭州桐庐莪山畲乡民族村开启志心书院耕读活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对于很多现代人来说,躲避喧嚣的人群,寻一处世外桃源,旅居几日,是一件奢侈的事。
我们向往的桃花源,生机勃勃、古朴纯真、恬淡自然、富足祥和。那里与世无争,却不与世隔绝,能够抚慰我们疲惫的身心,也能给我们提供舒适的所在。我们悄然来去,它安之若素,不为所动。但桃花源难觅,正如许多专家和游客理想中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心向往之,但尚需求索。
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抹绚烂的色彩。它历千年风霜,在我国各地极具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的古老村寨中默默传承。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休闲旅游和文化消费的需求逐年增大,这些隐匿了千百年的村寨,凭借保存完好的乡土建筑、与自然相协调的村寨环境、浓郁迷人的民族风情,在乡村旅游的热潮中崭露头角,成为稀缺的旅游资源。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既是发展资源同时又是保护对象。它们多位于边远地区,经济落后,贫困问题突出。由于缺乏保护,在现代化、工业化的冲击下,村寨的民族特色和文化正急速消失。旅游脱贫、旅游扶贫已经成为很多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举措。
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古村在被推入旅游市场后,凭借良好的资源引得游客蜂拥而至,在改善当地人的生活的同时,也极大地冲击着当地人的内心秩序。在商业利益面前,很多乡规民约被打破、民风民俗被恶俗化。有的游客评价自己的旅游体验是“处处陷阱、步步惊心”。
面对村中岌岌可危的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以及急需改善生活的村民,是任由村寨衰败下去,还是冒着可能会过度商业化的风险,积极寻求诸如旅游开发这样的改变?这是很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面临的现实选择。
经济管理学院“国风小队”实践团队(十二团二队小分队)报送信息
通讯员王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