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路程十分地坎坷漫长,我们也曾多次幻想过纪念馆的模样。但我们辗转到纪念馆所在地时,我们才惊讶的发现它竟然是在山上。也许建馆时便是想拦截闲人游客,让真心崇仰烈士的人步入其中。
山路十分漫长,白色的石路让人有一种庄严感,不一会儿,我们就看到了巨大的烈士石像,我们便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就在不远处了,这时石阶的两边开始出现了壁画,在其中我们也发现了邵飘萍烈士的笔记,可以看出他下笔十分地刚劲有力。马上,一栋白色建筑出现在了我们眼前,我们迫不及待的步入其中,得知开馆时间只剩一个小时不到,我们都十分的庆幸路上没有偷懒,不然就得装上烈士们“午睡”的时间了。里面的结构跟我们想的不太一样,采用的是环形的连廊的布置,灯光的色调也是偏向昏黄,让人一进入其中就有沉静肃穆的感觉。
馆内分许多层,每层都有数十个烈士的生平事迹被陈列着,让人不禁感慨有如此多的人为革命事业奉献青春和鲜血。我们也委实感受到当年那万众一心不畏死亡的抗战状态。由于馆内并没有人物名字的定向指标,所以我们曾以为自己一度要错过了,直到最后,我们在第三层发现了邵飘萍的生平介绍——生于浙江省金华县,中共秘密党员,著名新闻工作者,1918年创办《京报》……看到他在报纸行业为革命做出的贡献,我们也联想起了史量才先生所说过的“三格”,三格俱全的新闻人,大致就是邵飘萍这样的吧。
离开革命烈士纪念馆,我们乘坐公交、地铁来到了西湖文化中心的浙江省博物馆,在馆内的二层,有着革命烈士的生平简介,不同于革命烈士纪念馆,浙江省博物馆中不仅单是文字描写,有着更多小型人物模具的存在,我们也观看到了当时共产党员们在监狱里面还在奋发学习的状态以及五四时期青年奋勇抗争的景象,不由得也深感触动。
这次飘萍同志就在入口比较显眼的地方,馆中写到了邵飘萍在新闻事业上对毛主席的启发和帮助,我们也确实的感知到他不仅是在为革命奉献自己的力量,还为培育将来的革命新生力量。
这样的一天的旅程使得我们分外的疲惫,有一种时空错乱之感。也明白了那个时代青年为救亡图存做出的努力和付出的心血,比较下来也会为自己感到羞愧,但我们坚信成长学习后的我们也一样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坚实的一份力量。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浙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凡注明来源为“中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浙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