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寨革命旧址是薛家寨保卫战的战斗遗址,1933年春,中共陕甘边特委、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和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领导机关迁驻薛家寨,薛家寨成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和红军游击队的后方基地。为深入了解当年红军艰苦抗争的故事,感受他们坚定不移的革命斗志,浙江理工大学五团七队社会实践分队来到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进行实地调研。
7月19日上午,“寻红迹·忆峥嵘”照金暑期社会实践团探访了照金薛家寨革命旧址,沿着红军当年战斗的足迹,登上了薛家寨这座险峻的山峰。
薛家寨海拔1604米,山上重峦叠嶂,东、南、西三面峭壁陡立,地势险峻。所到之处,森林茂密,鸟语花香。薛家寨高峻突兀,地势险要,站在山底,很难看清寨子的形状,只有一条悠长的天梯直通山顶。当年,根据地军民据险筑堡,扼要置关,改造山寨,整修崖洞。红军游击队上寨后,首先加固了前后哨门,增筑碉堡,设岗放哨。同时,在党家山、鸡儿架等处设立哨卡,周围布下地雷、滚石垒及战壕、暗道等防御工事。
1933年,这里曾发生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历史上有名的薛家寨保卫战。当时,随着红军主力部队的迅速恢复和壮大,国民党军队多次“围剿”照金苏区的失败,国民党最高当局非常震惊。蒋介石数次严令西安绥靖公署调派重兵“围剿”照金苏区。根据地军民,特别是薛家寨红军、游击队指战员不畏强暴,展开了激烈的薛家寨保卫战。
1933年9月下旬,国民党军刘文伯部耀县夏老幺(夏玉山)、雷天一民团和淳化、旬邑、宜君、同官五县民团计千余人,乘红军主力离开照金外线作战之机,勾结叛徒陈克敏,兵分数路,从黑田峪、鸡儿架、后沟、南趟、桢树岭等地,率部向照金苏区发动疯狂“围剿”,企图迅速侵占根据地中心——薛家寨。
敌人向照金苏区发动猛烈进攻,在危急关头,留寨的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工人和妇女挺身而出,奋勇抗击,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战斗到进行到第六天,由于叛徒的出卖,战斗失利,薛家寨陷落,游击队总指挥李妙斋在这次保卫战中不幸壮烈牺牲。1934年秋,红军和游击队主力再次返回照金,全面恢复并巩固了照金革命根据地,直到新中国诞生。
时至今日,由于天险难越,年久失修,薛家寨原有的5个岩洞现仅能到达一、二、三、四号寨子。我们沿着景区开发的道路走上去,都能感受到地势险峻,有的地方甚至只能弯腰前行,可想当年红军前辈们所经历的艰难困苦,这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顽强的战斗意志。
在这里,我们发现了许多红军当年用过的麻辫手榴弹、枪支残件、刀具、军号以及生活用具等,其中的麻辫手榴弹还是全国仅有的,这些珍贵的文物现在就存放在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经过几天的实地考察,使我们对革命前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有了更深的感触。在他们的心中都有一种信仰,正是这份信仰使得他们在面对国民党围剿时能够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最终突破重重艰险,赢得胜利。如今我们更要发扬革命前辈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精神,这不仅是时代的结晶,更是新时代的召唤。
一路走来,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照金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古诗在革命前辈们的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展现。“在发扬红色文化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位队员如是说道。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浙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凡注明来源为“中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浙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