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浙网(通讯员 唐亦乐 黄敏烨/文)独家首发,五千年前,良渚先民以其智慧开创了绚烂的良渚文化,现在,人们的目光又开始聚焦于良渚村,重新发掘沉寂已久的良渚文明的新时代价值。值此良渚遗址申遗的关键节点,为更好地体验良渚文化,探询当地人对文化的继承与保护,近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实践团奔赴良渚村,进行暑期实践。
初到良渚,团队没有一开始就四下开访。安顿下来后,一行人熟悉了周边环境,通过视频、文字等资料对良渚文化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的日程我们会严密按照计划来,把重点放在寻找出行的亮点上,还要强调集体意识、注意安全问题。”团队的负责人李佩锜如是说道。
第二天,团队首先前往良渚博物馆。跨进大门,一行大字映入眼帘“良渚遗址是实证良渚五千年文明的圣地”。“我看到那行字的时候,历史的厚重感与神圣感油然而生。”成员丁美文在日记中写道。博物馆依托“水乡泽国”、“文明圣地”和“玉魂国魄”三个主题,真实地展现了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地的考古成果与遗产价值。成员们行于博物馆中,犹如置身千年前的文明古村:考古出土的陶器瓦罐、彩镯玉璧与现代技术制造的蜡像与油画相互辉映,共同编织出古时良渚文化的翩跹画卷。博物馆中游人如织,络绎不绝,体现了市民们对于良渚文化的浓厚兴趣。
团队在良渚博物馆中,感悟了华夏先人的超凡智慧与勤劳肯干,也为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的悠久传承而愈加强盛感到自豪。随后,团队联系到了余杭区乡恋民俗文化艺术馆的创办人,当地颇有影响力的良渚文化宣传者卢伟娣。“和故乡谈一辈子的恋爱”是她的座右铭,显示出她对故乡文化深深的眷恋。团队采访到她时,她正在良渚街道办文物展。街道两侧分设两种文物,一边是良渚文化展,有当地的玉器、石器等,另一边是当地的民俗文化,有女红艺术、婚俗艺术和人生礼俗展等。从采访中团队了解到,虽然本职工作是一名教师,但她认为自己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良渚人,应当肩负起新一代良渚人的使命,有责任与义务去宣传与保护良渚文化。迄今为止,她已收集和保护良渚民俗文物五百余件。为了记录和传承良渚非物质文化遗产,她特别通过微信公众号“清然讲堂”呼吁大众保护良渚文化,用自己的方式为文化传承与保护贡献一份力量。她还向成员们讲述了自己与良渚二中合作进行文化宣传的经过,“就在市中心那个广场上举行了良渚文化的微讲堂,还来了不少人呢。”她笑着说。
寻纪念馆、知发展史,探索良渚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访志愿者、了解民俗,学习良渚文化的艺术;分发问卷、体会民意,探询良渚文化的宣传与保护。团队探寻学习良渚文明的形式丰富多彩,除了传统的实地走访形式外,团队更注重运用现代媒体的作用,积极传播良渚文化。
实践团队在调研过程中,感悟到良渚文明的历久弥新与生生不息,也为良渚人为传承文化的积极行动感到欣喜,同时,团队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保卫传统文化精粹,捍卫中华文明血脉的队伍中来。据悉,本次实践全程进行以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良渚文化的体验过程,团队也将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各大媒体网站上实时发表实践成果,为良渚文化的传承保护贡献青年大学生的力量。(通讯员 唐亦乐 黄敏烨/文)
温馨提示:本文为中浙网首发,独家报道,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