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我国优秀传统工艺,增强青年学生保护人类文明物质文化的自觉意识,提升青年学生的责任担当,7月23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六团九队“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团队以“寻觅传统工艺,感杭城文化”为主题,赴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和中国扇博物馆进行了解和学习,并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人进行采访,学习工艺匠心。
我们在9:30到达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和中国扇博物馆博物馆,它们是杭城历史影像存放地,也是杭城历史的讲述者,以它们不同的姿态从不同角度诉说着属于杭州的历史故事。
“物开一仞为刀,两面开刃为剑,双刀相交为剪” 是刀剪剑的独特文化。通过讲解员,我们学习到刀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变化,先后经历了石刀、骨刀、玉刀、青铜刀剑、钢铁刀等多种形态,刀的应用也从古代军事转向现代的医疗以及厨房.
中外各种有名的刀剑,最为男孩子们喜欢,因为每个男孩心中都有一个侠客梦,看见各种宝剑或者名刀,心中就会产生“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我们在馆中也听到许多男孩连连发出赞叹。历史早期的剑是比较朴实的以其功能效用为主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随身佩刀佩剑变得越来越精致华美,也成为身份的象征之一。
剪刀的发明是人类工具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讲解员告诉我们,它的发展经历了从弹簧剪向支柱剪的转变,从其诞生之日,由于剪刀多以工具的身份出现,所以很少出现在文人的文字中,相关历史描述较少,但是却在医学治疗、缝纫、绿化、剪羊毛等多个方面被广泛应用,宋代人使用的剪刀已经大体接近于现代的模样。
11:30,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中国扇博物馆,开启了解扇的故事之路。讲解员向我们介绍了羽扇、竹扇、绢扇、麦秆扇,蒲扇、纸扇以及用象牙等各种珍贵原材料制成的扇子。
通过讲解员,我们了解到,扇子被应用在多方面,文人的文字里多有记载。
扇与闺阁文化:古代女子出嫁,多以扇掩面,宋代甚至拜堂也以扇遮面,直到新婚夫婿亲手取扇方可拿开;扇与表演艺术:歌舞百戏用扇子当道具由来已久,汉代就出现了扇舞,佳人姝丽掩扇轻歌曼舞,风韵婀娜,借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情感。讲解员告诉我们,唐朝的《霓裳羽衣舞》是舞蹈中以扇为工具的一绝;扇与身份地位:皇帝打依仗扇,作用主要是体现皇权的威仪。团扇为大家闺秀所使用诸葛亮手中的羽毛扇是沉着、机智、智慧的象征。羽扇纶巾,则显得文雅潇洒,风流倜傥,古代扇子也曾作为国礼送给外国使臣。(图为小组成员观看扇的制作流程)
下午1点我们采访了麦秆扇的传承人蒋云花的徒弟吴女士,她已经从事了十年麦秆扇工作,吴女士说:“麦秆扇来自于劳动人民的智慧,用麦子的杆制扇,不仅实现了废物利用,也是一种环保的手段”。当问到传承问题时,她说:“她这一代,还有人做,她老了,可能就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这种优秀的工艺渐渐消失了,希望我们当代青年可以了解学习这种工艺,能把它一直传承下去”。
随后在吴女士的帮助下,我们体验了制作麦秆扇,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到了匠人们的不易,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极为劳累,需要坐得下去的人,才能够一直坚持传承这种工艺。
刀剪剑、扇是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增加行为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发明物。即使岁月更迭,在不同的历史空间也常常为观众所惊叹。而我们在学习完优秀的传统工艺后,更加感悟到传统工艺传承的不易,那一件件泛着冷光的金属器具融合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审美文化,将由我们青年继续传递下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浙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凡注明来源为“中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浙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